近日,上海体育大学教授、澳门理工大学访问教授高炳宏受邀到访中山大学体育部,以《“训练-学习-研究”融合型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举办专题讲座。体育部教师、研究生及相关领域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 立足体教融合,构建辩证思维框架
高炳宏教授以互动提问开场,围绕“研究能力是什么”这一问题启发师生深入思考。他强调,研究能力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核心基础。他还指出,在深化体教融合的过程中,需把握“理论与实践”“科学训练与人文教育”“个性化与标准化”等八个维度的辩证关系,进而构建多元化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 解析运动训练科学内核
高炳宏教授在讲座中系统阐述了运动训练学的跨学科特性,从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竞技水平提升的科学路径。针对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他提出了“体能储备、技术精进、战术应变”三大核心要素理论,并结合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规律,详细解读了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中的“窗口期”优化策略。通过案例分析,讲座揭示了运动能力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突破路径。
- 响应国家战略,打造四层级培养体系
在“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炳宏教授指出,新型体育人才培养应紧密契合时代需求,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四层级联动的教育体系。他提出,应以“训学研融合”为核心理念,着力培养既精通专项技能,又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同发展。
- 深化校际合作,拓展学术视野
在交流环节中,高炳宏教授介绍了澳门理工大学体育学博士项目的申报流程及研究方向,鼓励师生充分利用上海体育大学与澳门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资源优势,踊跃参与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活动。
- 践行育人使命,谱写体教新篇
近年来,体育部通过引入权威学术资源、搭建训练与科研平台,不断深化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本次讲座作为体育部“学术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前沿的理论指导,也为学校优化运动训练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了新的动力。我校将在“训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过程中,着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体育人才。
初审:姚颂华
审核:仇亚宾
审定发布:凌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