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大运会 | 我校羽毛球队(甲组):永不言败

        经过三天的鏖战,我校羽毛球队(甲组)获得本次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羽毛球项目女子双打第二名、团体总分第八名的成绩,并取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称号。球队领队莫华老师获“体育道德风尚奖领队”称号,教练张洁雯老师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教练员”称号,队员江帆、刘逸凡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称号。

 

 

队员总结

 

        江帆(中山医学院):赛前准备的过程让自己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希望自己能将这份坚持保持下去!

 

        李泽宇(临床医学类): 首先感谢教练能够给予我一个可以参加这次省大运会的机会,以及这么久以来教练的付出与信任。我非常珍惜在整个省大运会备战周期中和教练、和搭档一起作出努力的过程,不管是从单打转型双打的尝试还是相较于之前投入更多时间参加训练,这都是难得的经历与财富,在此我受益颇丰。这次比赛还让我看到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有不少需要弥补和进步的地方,日后还要继续努力训练,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有理想的发挥。

 

        袁伟杰(航空航天学院):感谢教练组老师们,感谢我的搭档以及我的队友,正是有教练们的培养和照顾,搭档和队友一起努力训练努力拼搏,才能让我有勇气和底气踏进赛场。无论结果如何,从备战到征战省大运会的这段宝贵经历对于我以后的人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我很荣幸能在校队这个大家庭与优秀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合作共处,收获了一段弥足珍贵的时光。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也会对羽毛球饱含热情,并且心中抱有中大羽队的精神不断前行!

 

        何橦(数学学院):感谢教练给予我这次参加省大运会的机会,比赛虽短暂却让我感触良多。为自己没有完全发挥而感到遗憾,同时见识到了更厉害的对手,希望以后的训练能够更有目的性的提高自己。

 

        袁振宗(法学院):非常感谢教练的信任,给了我宝贵的参赛机会。

 

        钟玥(经济学类):首先要感谢教练给我这次机会参加比赛,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非常珍贵的机会。这次比赛可以说是给我上了一课——让我知道了自己动作、技术上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球路的短板等等。总结来说还是得有目的性的训练,知道自己该练什么并在训练中注意,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敢打会打,不留遗憾。最后还要感谢每局比赛都坐在场下指导我的李寅老师,给我技术上的指导和心理的支持;还有一直鼓励我的雯姐和队友们……有这样的教练和队友,我非常非常幸福。我也会在接下来的训练中补齐短板,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教练对我的期望。

 

        甘雨(旅游学院):站在场上是要争取胜利,但结果总是有输有赢,无论比赛输赢还是对手强弱,抱着学习的心态对待每一场比赛,争取每场都有所收获。继续努力,珍惜和大家一起训练的过程,再战!

 

        刘逸凡(心理学系):本次的省大运会是我大学生活的重要收关。整个备赛的过程中,无论是教练,队友,还是自己,所有人都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为了共同目标一起奋斗,这段经历也是我宝贵的人生财富。告别之际,在这里的一点一滴我都会好好珍藏,同时祝这个像家一样的队伍越来越好!

 

        陈美桦(国际翻译学院): 困难可以重重把我打倒,但想都别想我求饶。这是竞技体育教会我的血性和韧性,是我们不同于其他人的精神底色。是时候整理行囊,重新出发了。

 

        邓懋研(医学院):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比赛,感谢教练和队友们,我会珍惜这段经历的。

 

 

教练总结

 

        张洁雯老师: 感谢学校及体育部的后勤保障。感谢广州三校区的同学们百卷中抽空参加训练,看到你们每个周末两天9-14点,五个小时高强度训练,练完吃个面包继续图书馆卷,我真的感动到了,不休息不吃午饭陪你们拼,值得。深圳珠海校区的同学们抽空进行恢复训练,比赛中输球后你们并不强调客观,只在自身找原因,我很感动,你们是最棒的。女双第二的同学,决赛输了充分看到了三个月不训练的后果,但是能战胜前面的对手也是对你们之前所有刻苦训练的肯定。所以别休息啦,开始训练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加油!

 

        李寅老师: 第11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羽毛球项目落下了帷幕,疫情大环境注定了这届大运会是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届。这对于我们则更为艰难,队员来自5个校园(珠海、深圳、南校、东校、北校),历时8个月的比赛备战期,计划32周系统训练,经过96次高强度训练课,锤炼288小时的技战术,好整以暇度过了17280分钟。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述说着教练员和同学们用青春和热血的时代奉献,这一串数字最终谱写出大运会赛场上的辉煌篇章。正所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吾辈飒爽英姿当属中大”。

 

 

 

稿件来源:羽毛球队甲组

编辑:崔明婷

初审:杜文静

审核:仇亚宾

审定发布:凌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