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召开冠军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

        为落实国家“双万计划”要求,做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体育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重塑课程内容,有效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及线上优质资源,在教务部2022年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支持下,体育部利用“人才优势”,发挥“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引领作用,拟建设5门冠军一流课程,打造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

        4月22日,体育部举行冠军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包括了集体视频学习、线上课程建设经验分享、线上课程建设研讨三部分,体育部领导班子、教学管理负责人、教学督导和四位奥运冠军、一位世界冠军及有线上课程建设经验的老师,共十余位老师参与会议,身处防范区的老师通过腾讯会议在线方式参与。

        上午9点,在张新萍副主任的主持下,体育部老师在会议室开展冠军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她首先介绍了目前中山大学线上一流课程的发展情况,并请凌春贤书记对于一流课程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关于冠军一流课程建设,凌春贤书记指出:体育教学是实现全员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强调体育部公共体育课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学校和教务部门非常重视公共体育教学,也多方面去支持包括研究生体育选项课在内的课程建设。他对线上冠军一流课程建设提出期望,对“冠军老师”充满期待,并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能碰出火花,多出精品,快出成果。

        张新萍副主任介绍了线上一流课程申报的方案设计,并对冠军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提出具体要求:1.线上一流课程建设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应尽快搭建团队,明确分工合作任务;2.对课程内容的设计要认真对待,并根据项目特点做出特色;3.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线上课程的输出;4.明确进度安排,确保在建设时限内完成任务。

        研讨会上,省级慕课主持人张保华教授和陈祥慧老师根据线上课程开展的实践,分享了课程建设的经验。陈祥慧老师根据自身慕课录制经验,详细介绍了慕课制作的步骤,拍摄时需要注意细节,分享了摸索总结出的一些“诀窍”,对线上课程的建设总结了六个步骤:1.利用网络了解和学习已有的优秀课程录制形式;2.设计好课程内容和板块,准备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素材资源;3.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以及课程内容拍摄部分进行专门设计;4.后期视频配音、文字添加等方面的完善;5.后期内容审查,视频审核、剪辑、调整等;6.上线申请准备:与学校沟通开通权限,慕课平台进行上传等。范宏伟老师也分享了慕课录制经验,他是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录制,对于在实操录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突出强调了两部分内容:1.做线上一流课程建设,要突出特色和亮点,主打“五育并举”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以体育促进学生综合发展;2.重点落实评价机制,这是线上课程建设的关键部分环节。接下来张洁雯老师通过已有的线上羽毛球课程视频,分享了视频录制的相关经验。

        针对如何分不同运动项目进行线上课程建设,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研讨。杨茜老师特别强调要重点加强课程思政内容,她说:课程思政是目前一节体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怎么设计课程思政的展现形式,需要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认真思考;焦刘洋老师提出让“冠军老师”录制对大学生寄语;仇亚宾老师和张保华老师相继发言分享:对线上课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肯定了线上一流课程是一种好的课程建设形式,比如像慕课或在线课程这些方式,提出应当布局来发挥“冠军”的引领作用。罗微老师、田靓老师、赵云雷老师、杨伊琳老师对不同的体育课程都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大家对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后,张新萍副主任对于研讨会做出总结,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体育部通过开展冠军一流课程建设研讨,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突出“优质”、“开放”、“共享”特点,开展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综合应用,体现学校体育学科特色和优势,做好教师培养,合力提高体育课程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本次冠军一流课程建设研讨活动,不仅为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和在线课程建设提供平台,还明确提出“五育并举”的培养模式,使教师们统一认识,凝神聚力,确保体育教学稳定地高质量运行,坚定了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撰稿:李秀丽

图片:王翠琳

编辑:崔明婷、胡菀容

初审:杜文静

审核:仇亚宾

审定发布:凌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