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体育人”,推进课程思政 ——体育部举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暨课程思政研讨活动

        11月5日,体育部举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暨课程思政研讨活动。

        为了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促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领悟家国情怀,勇于担当,培养责任意识,提升我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11月5日,体育部举行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暨课程思政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包括了集体备课大会、体能训练培训,以及课程思政研讨三部分,体育部全体教师共七十余人参与会议。

        上午9点,在凌春贤书记和范振国主任的主持下,体育部全体教师参加集体大会,两位领导先传达了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并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课程思政研讨活动提出具体要求。

        9:30-12:00,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在英东体育馆展开,仇亚宾和屈萍老师分享了针对大学生体测成绩提升的科学训练方法,演示了立定跳远、站立式起跑等练习手段和多种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练习方法,中大男排特聘体能和康复教练——单建功老师讲解了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演示了提升髋关节灵活度和激活相关运动肌的方法,他讲解细致,示范到位,得到老师和高水平教练的一致好评。参与培训的其他教师也分享了提升学生体能的教学经验,培训中展示的各种练习手段和方法,可以广泛应用到体育教学课程中,对于有效提升学生体质至关重要。

        下午两点半,体育部副主任张新萍教授先汇报了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情况和未来规划,并提出研讨问题:1.各年级专项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问题及对策;3.大学生体能提升对策。

        下午三点开始,全体教师分三组进行研讨。张新萍副主任在讨论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中大体育教师,要思考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设定人生目标,忠于自己的职业,言传身教,让课程思政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出“四有”好学生。针对大学生体质提升,体测成绩是个硬指标。在高校课程评估中,针对于体育的体测数据是一个重要的硬指标。体育部的目标是在“十四五”中大学生体测优良率力争达到50%,要完成这个目标困难不小,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努力提高体能教学能力,通过体育课训练和夯实体育理念,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

        关于课程思政,仇亚宾副书记指出:过去我们一直强调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现在又提出来课程思政,我们可能需要把思政和德育进行概念上的一个界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纲要指出,我们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仇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和原本的德育是有很多交叉的地方的,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

        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堂实践,分享了课程思政的经验。刘一阳老师认为,在课程中可以不需要刻意去谈影响学生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在课堂中自然地谈及思政,即可有效果,思政教育是要润物细无声。张丹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课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内容,他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告诉学生,爱国爱党爱民族,这是合格人才最重要的要求。

        针对如何提升学生体能素质,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要重视南校大一集中培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注重大一年级学生的体育教育,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体育部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研讨、“课程思政”建设和将“课程思政”作为重要考察点的教学竞赛,采用多种形式做好教师培养,合力提高体育思政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目前体育部已完成去年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计划,正向着今年的建设目标大步前进。本次培训和研讨活动,不仅为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提供平台,还明确提出“体育育人”的工作目标,使教师们统一认识,凝神聚力,确保体育教学稳定地高质量运行,坚定了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仇亚宾分享针对大学生体测成绩提升的科学训练方法

屈萍老师分享针对大学生体测成绩提升的科学训练方法

中大男排特聘体能和康复教练——单建功老师讲解了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

 

编辑:崔明婷、胡菀容

初审:杜文静

审核:仇亚宾

审定发布:凌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