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教授应邀与我部教师座谈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体会

        2021年4月12日下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雁教授应邀来到我部和教师们分享了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的理解与体会。会议由中山大学体育部张新萍副主任主持。

        张雁教授通过自身的实践经历和深刻见识,从教学成果奖的奖项简介、申报书撰写和通用结构、案例分享、常见问题4大方面,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流程和具体相关情况。

        张雁教授首先为大家阐述和分析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结合了近三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单位的省域、高校、学科分布。并强调,在“双一流”高校的评比中,教学成果奖项是不可或缺的,参评单位中有众多实力强劲的高校,我校应给予高度关注,作好充分准备。其次,则为大家阐述了在构思教学成果中需注意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模式创新、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平台与基地建设、教育制度与教育管理创新等原则。提供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学成果案例,并强调,优秀的教学成果奖,均具有问题指向性、方向适切性、效果显著性三大共同点,有意向申报参评的教师们,应积极主动地搜寻、学习在全国、全省和全校具有影响力的首创课题。

        而在撰写申报书的相关指导中,张教授通过 “为什么做——做了什么——成效如何” 的逻辑顺序,简明扼要地阐明了申报材料中应含有教学目的、内容、成效,并指出,教学成果应反应教学规律,具备原创性、导向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核心特色,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突出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同时提供了选题精度、思维深度、时间长度、结果信度和成果效度5大参考标准。

        此外,张教授还指出了撰写申报材料中常见的表达模糊不明确、研究主线不清晰、支撑材料未理顺、创新特色未突出、文本字数超规定等误区,为让教师们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和学习教学成果申报书的撰写方式,张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历届的优秀参评范例《基于“一体两翼”的生物学野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从研究理念、理论和实践创新、常见问题解决等方面,强调教学成果的重点应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为我部教师提供了诸多教学成果申报的新思维。

        会后,张雁教授与我部教师开展交流,并对部分教师的申报材料文本进行了审阅批改,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并提出,选题有志向、培育有路径、申报有技巧。教学成果要基于、高于和指导工作,通过凝练、提取重要且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人优我新”,才能厘清教学成果申报材料的撰写思路。

 

 

撰稿人:庞少博、黄明华

摄影:黄明华

初审:杜文静

二审:仇亚宾

审定发布:凌春贤